魏县张爱芳:一双巧手传承历史与文明

2016-03-07 15:31:51 来源: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:实习编辑董源
张爱芳今年68岁了,纺线、经线、织布样样得心应手。整洁的院落中,房子因为生产需要翻盖成了两层楼,楼上是经线车间和仓库,一楼正房和西侧楼下安放着两台农家织布机,机上是正在织造的农家绵花布。

    河北新闻网讯(通讯员王德峰)在魏县沙口集乡李家口村,有一位国家非遗文化项目的传承人张爱芳老人。她和老伴郭焕友用散发着农家智慧、色彩明丽的魏县土织布,传承着历史上“男耕女织”的传统文明。

    张爱芳今年68岁,纺线、经线、织布样样得心应手。整洁的院落中,房子因为生产需要翻盖成了两层楼,楼上是经线车间和仓库,一楼正房和西侧楼下安放着两台农家织布机,机上是正在织造的农家绵花布。

    一块农家土布需要经过搓花节、纺线、浆线、经线、倒纬、织布等12道工序才能最终完成。这些工序是几百年来人们不断总结、发展而来的。“插花描鱼不算巧,纺花织布做到老。”小时候张爱芳从母亲手中学习织布技艺,纺花织布不仅解决穿、用的问题,更饱含着母亲对自己的教诲和对美好生活的寄托。虽然后来机织布很快代替了粗棉布,但是作为黄道婆以来千百年纺纱织布的历史记忆却难以忘却。从八十年代开始,张爱芳夫妇便以种绵、换线、经线为谋生经营手段,享誉方圆数十里。十多年前,国家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唤醒了他们传承土纺织技艺的热情。

    改革开放刚开始,张爱芳和郭焕友夫妇就做起了棉花换线的生意。1997年,凭借张爱芳的经线手艺,他们又做起经线业务。“就是先买进各种花线,根据别人的要求,把需要的布料花纹先通过经线经好,卖给用户,他们拿回去就可以上机织布了。”郭焕友说,这生意他一直做到2005年初。

    他们做换线经线生意引起了县文化馆的关注。2005年,县文化部门正在寻找会织布的妇女,准备申请土纺织非遗保护。张爱芳当着县文化馆的人表演了整套土纺土织技艺,顺利成为非遗传承人的候选。第二年魏县土纺土织进入河北省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,2008年又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张爱芳也从一位普通农家妇女,成为土纺织非遗项目传承人。

    从2009年开始,张爱芳开始出现在各种民间工艺展示活动上,为人们表演织布技艺,推广土织布。“成了非遗项目,县里也给拨了钱,让组织生产土织布,并经过文化体育旅游局等政府部门和工作人员的推荐,我们的布成为魏县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一张新名片。”郭焕友说。

    随着项目的保护发展,他们向国家申请注册“郭家坊”产品商标,领取了正式营业执照,进行土布纺织加工,组织开展纺织技艺培训。他们还应约参加省市、国家的一些文化产业博览会,产品也随着游客远销全国各地,成为魏县乃至邯郸市、河北省的一张文化名片。

相关新闻

邯郸魏县幼儿园“校车”严重超载被交警部门查获

2016-03-07 10:39:50

连日来,魏县北台头乡有群众向晚报新闻热线反映,附近几家幼儿园接送孩子的车辆无号牌,并且严重超载,家长们都为孩子的安全捏着一把汗。

魏县实行“三个三”工作机制 刮起抓落实“风暴”

2016-03-07 10:16:58

    “挂起三张图、发放三张卡、实行三说明”为主要内容的“三个三”工作机制。

邯郸市长王会勇到魏县调研:实现县域经济增比进位突破

2016-03-07 09:53:17

    调研中,王会勇来到前、后闫庄村和绿农农业园、后西营现代农业园、照河坑塘。

魏县:对症下药靶向治疗

2016-03-04 09:45:46

    魏县抓住“扶持谁、谁来扶、怎么扶”扶贫关键环节,综合施策,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。

热门推荐